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与“你”在一起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1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的现场;从城市抗疫一线到海外疫情中心;从暴雨淹没的农田到风雪围困的城市;从棉花丰收的天山脚下,到雪域高原的牧民家中……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2年1月3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1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1岁末已过,不禁自问,这一年的工作有哪些得失,有哪些难忘的事。
我能想起的,都是一个个“你”。
2021年元宵节后的第二天,你戴着耳麦坐在三亚凤凰机场外80米高的塔台,眺望着包括跑道在内的整个机坪,航班在你和同事的指挥下循序起降。360度的环形办公区,静得能听到你耳麦里的呼叫与应答。无论站、坐、近观还是远眺,你们始终攥着耳麦话筒,大拇指搭在通话开关上,以便突发时刻第一时间下达指令。你说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压力很大,成百上千人的安危就掌控在你们按下通话键后给出的几句指令里。平均每天,你们要管制指挥三、四百架次的航班,帮助无数素未谋面的旅客安全抵达人生旅途中的一站。
↑2021年1月28日,在三亚空管站塔台管制员的管制指挥下,一架民航客机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起飞。
7月,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一周年,离岛免税品销售额达468亿元,同比增长226%。比起人流熙攘的免税店,你所在的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稍显冷清。对离岛免税品进行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和甲醛等诸多检测,为之进入国门把好安全质量关,是你身为海关技术人员的职责。你和同事终日辗转于各个实验室,手中的试验容器里装过越南的项链、日本的牙膏、法国的香水、智利的红酒、意大利的服装、新西兰的奶粉、葡萄牙的咖啡豆……恒温恒湿的实验室没有外窗,白炽灯光从屋顶洒下,不辨阴晴昼夜。赶上检测高峰,你们在实验室加班至深夜。几公里外,免税店灯光绚丽,人头攒动。
↑2021年7月14日,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候德莉在实验室检测离岛免税化妆品。
三伏天,绿豆大的汗珠从你额头涔涔冒了出来,你抬起胳膊擦了一把。汗还是淌了下来,垂在你的睫毛、鼻尖和下巴上,落在你因终日攀爬而创痕累累的手背上。汗水反复刺激,创口已变红发紫。你习惯了这种疼痛,穿好安全带,扶着窗框向外纵身一跃。从站在仅够踮脚的窗沿探手托住同事吊出的空调外机,到把这个动辄上百斤的设备安装牢靠,你120多斤的身体在20楼外一悬就是半个多小时。等翻回屋内,你站在新空调吹出的冷风之下,咧嘴一笑,被汗水浸透贴在前胸的工服随着你的呼吸而剧烈起伏。作为空调安装工人,你一次次置身险境,是为生计,也是忠于职守——“在海南,空调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空气和粮食。”
↑2021年7月31日,空调安装工袁流伟在海口市琼山区一处小区安装空调时进行高空作业。
火箭点火的刹那,耀眼的光亮喷薄而出,白昼也略显黯淡。三秒过后,震耳欲聋的声响才传入耳中,与机枪扫射般的快门声交织成片。前所未有的震撼让你激动不已,身体顿时泛起鸡皮疙瘩。待长箭划过长空钻入云霄,仰望天空的人群中才有人想起来欢呼与鼓掌。为记录这一刻,你们等待了数天甚至数月,飞越数百甚至数千公里,投入数千甚至数万元。你们是航天摄影发烧友,也是遁匿在我们身边的新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偶像和精神追求。你们这个以90后为主的群体,正散发着青年国人的自信与自豪,与蒸蒸日上的中国航天事业遥相应和。
↑这是2021年9月在海南文昌拍摄的航天摄影发烧友和他们各自为拍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准备的器材。
以上是我在2021年工作采访中亲历的几个细碎场景。它们并不能概括总结我的全年工作,却能表达我一以贯之的想法——到普通人身边去,关注那些司空见惯却又润物无声的人与事。
我所在的新华社始终鼓励记者深入基层调研,挖掘群众身边的好故事,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鼓与呼。
窃以为,无论多么宏大的叙事,分解在每一个寻常百姓身上,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和工作值守。铢积寸累的寻常日子,往往最具打动人心的力量,新华社也一直鼓励记者要多下基层“抓活鱼”。作为摄影记者,我愿意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寻常而又意义非凡的普通人。正如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所说,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
选择拍摄海关技术人员,是我在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一周年免税品销量成倍增长的当口,思考是谁在确保这些来自大洋彼岸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当我背着相机走进实验室,才发现他们是一群几乎和我同龄的年轻人。统一的白色制服包裹着一个个神采飞扬的有趣灵魂:他们有的有博士学位,会笑着说各种“梗”,会好奇记者的工作......他们用青春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实验室里为我们日夜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2021年8月5日在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拍摄的部分工作人员,从左至右为王史、吴维川、陈淑娟、候德莉和黄圣南。
拍摄空调安装工人时,正值三伏天。待在海口尚未安装空调的屋里,哪怕只静静站着,汗水也不住地往外冒。我看着工人师傅忙着干活,任由眼睫毛上的汗水像输液的点滴一样吧嗒吧嗒往下掉,突然无比感动。我持续跟拍他们,身上的短袖也不断在干、湿间循环,析出了道道汗渍,渐透汗味。有时为了等一个画面,端起相机眼睛直勾勾盯着取景器,汗水滚入眼眶刺得生疼,真想把相机撂下躲到楼道吹会儿风,可劳动者打动人心的一幕幕就在你的眼前上演。这种共情催促我一直记录下去。
↑空调安装工袁流伟在海口市琼山区一位市民家中安装空调(2021年7月31日摄)。
在拍摄“追”火箭的青年时,每天要跟拍四、五名各自分头行动的发烧友,并在他们之间来回切换。为做好融合报道,我在拍摄照片的同时也兼拍了大量视频和访谈。夜晚回到酒店,跟据他们的行程对接好次日的拍摄后,才能安心整理当天拍摄的素材。持续一周左右的采访,几乎每晚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天舟三号发射临近,内心也越发焦虑。好在努力没有白费,在分社的大力支持和摄影部编辑老师的制作提升下,这组报道获评三季度新华社摄影部优秀新闻奖。
视频加载中...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记录属于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一路收获感动一路收获幸福。我在2020年拍摄的关于南海钻井工人的报道,2021年陆续获得了海南新闻奖三等奖、人民摄影报“金镜头”优秀奖、安德烈·斯捷宁国际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图片大赛典藏金奖。这些荣誉属于新华社和海南分社,也是新华社一以贯之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结果。我庆幸在传统媒体渐衰的当下,新华社还能给予记者足够的空间,去维系某种细嗅蔷薇的情怀。
↑2020年7月25日,在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的勘探三号钻井平台上,一名钻井工人系着一根钢索准备前往海面作业。
↑这是2021年12月5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该码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的集装箱航运枢纽。
回想2021这一年,除拍摄普通人的故事,我还有幸记录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及天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秀美壮阔、南海之上的大国重器“深海一号”、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首届消博会前期准备工作等等。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向前,我们生逢这样的年代,记录下时代的呼吸与家国的脉动,是我们这一代摄影者的责任和使命。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
↑2021年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2021年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2次飞行。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1年5月7日至10日在位于海口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5月6日晚,海口市上演无人机表演秀,迎接首届消博会的举办。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风光(2021年9月9日摄)。
↑2021年12月21日,首届中国美人鱼表演赛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美人鱼表演赛在海南三亚亚特兰蒂斯开赛,共吸引来自国内的40余位选手参赛。
常觉得有太多东西值得拍摄和记录,因而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与生活。2021年已经过去,原定去年年底休假的计划还是落空了。
我给一位远在北京的业界长辈聊起自己从业12年了还没休过年假。
老人回复:“能工作是幸福的”。
↑2021年4月29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在海南文昌拍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后现场发稿。
监制:兰红光
统筹:鱼澜 费茂华 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蒲晓旭
编辑:刘欣 韩旭 刘梦琪
盗墓贼挖出汉文帝霸陵,《鬼吹灯》的盗墓情节难道都是真的?
这是薄太后南陵发掘点(2019年3月14日摄)
你认为的盗墓:摸金口诀、点蜡烛、倒斗行规、观风水看星象,再加上一身看家本领,盗墓成功。实际上的盗墓,这些通通不存在。盗墓人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可能是农民、开挖掘机的司机,还有可能是“乡村风水师”。
高端武器?八卦罗盘?盗墓时忌讳动物?蜡烛不能熄灭?……盗墓贼可不管这些,上炸药和挖掘机完事。
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2019年5月15日摄)
盗墓,曾在《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等小说中被描述得神乎其神。
有盗墓的家族帮派、一身奇术的江湖隐士,有九层妖楼、蛇沼鬼城等奇异的古墓地,有黑驴蹄子、糯米等神器备身,各式刀镖钩铲枪亦耍得一手顺溜。
考古人员在薄太后南陵外藏坑进行发掘工作(2018年7月17日摄)。组图/新华社
然而,现实中的盗墓实例却时常让人大跌眼镜。南北门派?盗墓江湖?入墓规矩?你以为的都没有。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之所以能被发现,跟盗墓贼有关。
盗墓身份:他们可能是“乡村风水师”、农民、司机
《盗墓笔记》中,盗墓世家后人吴邪在家族的暗箱操作下,本已洗白过上常人生活,却因自己一时追根究底之心背负起离奇命运,还遇上江湖高手皆闻其名、却一直身世为谜的传奇能人张起灵——不少书迷还专门去长白山期待能发现这位小哥的神秘身影。同行间相认他们亦有专门的黑话,简直跟行外人相隔一个世界。
在现实的盗墓案例里,这些“摸金校尉”和传奇完全搭不上边。潇湘晨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梳理数十起盗墓案件发现,很多盗掘古墓的被告人都是中学甚至小学文化,身份也不是“搬山”传人、“卸岭”传人,当然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摸金校尉”后人。
实际上,多数盗墓者身份普通,有的是和土地打交道比较多的农民,有开挖掘机的司机,有擅长使用五金工具的安装工,还有所谓“乡村风水师”。
2020年12月,贵州省绥阳县法院公布的一起盗墓案件判决书中,被告人周某虎在盗墓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风水师”,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
《鬼吹灯》系列里边有着九层妖楼、轮转佛窟、幽灵血船等各种奇异场景。盗墓很可能发生在村子的后山、某户人家的田里,甚至还会被路过的村民误认为是挖坑安电桩的。其实,这也是许多盗墓分子的伪装说辞。
盗墓工具:用炸药是常规操作,一次不行就两次
盗墓传说有以长江为界的南北之分,《鬼吹灯》为“北派”,重工具,属粗放型,洛阳铲就是这派的发明,此外还有金刚伞、八卦罗盘等;《盗墓笔记》为“南派”,重技艺巧力,有“望”“闻”“问”“切”四法,且两书中都会有类似的惊险场面——在撬开的棺木动静异常之际,有人大喊“快扔黑驴蹄子!”
现实中不少作案分子的技术可能都是从网上搜来的。据媒体公开报道,2021年发生在安徽潜山市一菜园的系列盗墓案,其中一犯罪人寻找贵族墓葬群时一般就靠翻阅县志。
多起刑事判决书显示,涉案的盗墓分子动用挖掘机、炸药是“常规操作”。在不少盗墓案的刑法判决书中,盗墓分子的工具是在村里五金店买的。一些人甚至简单粗暴地用上炸药,炸上一次不够炸两次,冒着塌方的危险入墓。2021年1月,陕西咸阳中院公布的一起裁判文书中,一个盗墓团伙多次用炸药直接炸开古墓,盗掘出200多件动物造型的陶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薄太后南陵也被他们炸开,盗掘出30多件陶俑。
至于文学作品中的金刚伞、八卦罗盘、黑驴蹄子等,现实中并不存在。贵州绥阳县法院公布的盗墓案件判决书中,详细列出了盗墓团伙一名骨干成员的34件作案工具,包括锂电电锤、美工刀、洋铲、塑料管、卷尺、塑料桶、锯子、钢管……连盗墓常用的洛阳铲都没有配备。
记者发现,除了上述常规工具,不少盗墓团伙也会使用“高科技”,如金属探测仪、鼓风机、抽水机等。如果他们用上了蜡烛,当然不是为了看火焰会不会变成绿色,而是为了试探氧气浓度和照明。
盗墓规矩:逃为上策,村民吆喝警察发现赶紧跑
盗墓系列的文学作品中,盗墓还有很多原则和规矩,比如盗墓时分要讲究(鸡鸣灯灭不摸金),进墓前要拜香,进去后尽量不破坏墓内空间,不打扰墓内主人,这是他们窃人钱财所表的“歉意”,也是摸清墓内环境的“保命”常识。这些文学设计,让盗墓充满神秘的仪式感。
在四川省东坡区人民法院2019年发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中,犯案者下午2时在山上掘坟被村民发现。当时有疑惑的村民问他在干什么,他谎称自己是电力部门的,但给不出证件,又改口说自己是来抓蛇的,不犯法。说着说着就想跑,村民一吆喝,附近的人都过来了。为了逃跑,嫌犯不得不脱下拖鞋光脚逃跑,被村民们抓住送到派出所。
在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年的一份刑事判决书中,犯案者找古墓,是拍照发给网上一位“风水师”请他看,对方在照片上画了一个圈,说古墓在这。犯案者循着去挖,挖了几下没耐心,被警察发现就跑了……想知道盗墓的秘密,看“盗墓笔记”?不不不,还是看真实的法院通报吧。
证据
怎么确认它就是霸陵
证据一
非同一般的高规格
1.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亞”字形竖穴土扩木椁墓,地面没有封土。这与《史记·孝本文纪》记载的“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十分吻合。
2.“亞”字形在汉代当时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的墓葬形制。一般的臣民,包括诸侯王的墓也不会超过这一规模。
证据二
别小看这几枚小印章
1.这几枚直径不到1厘米的印章,分别刻有“中司空印”“车府”等字样,是明器官印的象征,表明外藏坑具有象征官署机构的性质。
2.外藏坑围着江村大墓转一圈,相当于100多个官署机构围绕墓葬分布。这进一步佐证了墓葬主人的身份,一定是领导这些官署的人。
证据三
窦皇后旁边谁敢“住”
1.窦皇后陵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也是呈“亞”字形竖穴土扩木椁墓。史料记载,窦皇后与汉文帝的女儿窦太主陪葬霸陵。难道江村大墓是窦太主的墓葬?然而,勘探发现的这一圈夯土围墙,却引发了另一种猜测。
2.考古人员扩大探测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860米的一圈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处大墓同处一陵园内成为同茔,一人一个墓穴一个坟头称为异穴。这正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的“同茔异穴”。
证据四
凤凰嘴下没有坟
1.2011年,在国家文物局大遗址考古工作中,陕西省和西安市的考古专家对凤凰嘴展开了一次“大体验”。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体检”了半年时间,得出的结论竟是:“凤凰嘴”这座千百年来被认为是一座帝王陵墓的山坡,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墓葬。
此处仅有十多通明清时期的石碑,且山体中并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痕迹,未发现任何陵墓遗存。
细节
他们的盗墓轨迹为专家提供了线索
本报长沙讯 12月14日,汉文帝霸陵的最新考古发现被公布,与这座大墓有关的张小彦等人盗掘古墓案也受到极大关注。
2002年3月20日,在美国纽约的一个拍卖会上,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馆秘书紧急赶到,及时制止了6件来自中国的西汉陶俑文物被拍卖展出。拍卖名录上写着“起拍价6000美元至8000美元”。
据咸阳中院(2018)陕04刑初54号裁判文书显示,2001年,张小彦在西安市灞桥区狄寨塬附近古墓中盗出了180件黑色裸体陶俑,转手就以每件800元的价格卖给了负责买赃销赃的孟经建。
张小彦出手的这一批黑色陶俑,后来被证实是在美国拍卖会上展出文物的源头,也是汉文帝霸陵最早有文物流出的记录。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汉文帝霸陵,被认为是西安东郊一帝陵的陪葬墓。
张小彦,绰号“老八”,陕西西安人,是这件盗墓案中量刑最重的一个。2014年左右,张小彦在西安市灞桥区狄寨塬附近挖出一件“大货”——西汉鎏金青铜编钟,一时在古玩界引起关注。据裁判文书记载,张小彦先是在一个未回填的盗洞内挖出一件鎏金青铜编钟,随后返回家中携带手铲、绳子等工具再次进入该盗洞内盗掘,后盗掘出土青铜鎏金编钟、青铜编钟鎏金底座及配件等50余件文物。后又有李叶军、张防战等人帮忙出货,该套编钟要价600万元。这段时期,还有多位盗墓者在狄寨塬附近挖出青铜编钟、配件等文物。与这批文物流入市场紧密相关的,都出现了被称为西北盗墓第一人的“孟老大”孟经建的名字。
孟经建正是2001年收购张小彦黑色陶俑的关键人物。正是张小彦、孟经建等人的盗墓轨迹为考古专家提供了线索,推动了汉文帝陵寝霸陵的确认过程。汉文帝霸陵在被挽救发掘前流出的大量文物,仍在找寻追回中,但他们的“结局”可没有那么幸运。
根据该案裁判文书,张小彦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孟经建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
动态
太平公主“豪宅”“大可汗陵”都来了
据新华社电 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国家文物局14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确认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墓葬平面为“亞”字形,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是唐代洛阳城郭城里坊区内的重要里坊遗址之一。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33.6米,东西宽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为西半坊、东南区和东北区三部分。正平坊遗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动例证,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西半坊的建筑基址规模宏大,与唐代洛阳城宫殿建筑规格、布局相似,出土建筑构件与宫城所见相同;东半坊另开坊门的现象也显示了其特殊地位,与文献记载的太平公主宅、国子监、孔庙功能属性接近。推测西半坊宅院或为太平公主宅,东南区东路或为孔庙,中路或为国子监。
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其中,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实验室考古清理保护了纺织品、彩绘陶俑、漆木器等各类随葬品800余件,出土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吐谷浑“大可汗陵”的存在。
潇湘晨报综合央视、新华社
记者| 吴陈幸子曾羽璇
来源: 潇湘晨报
相关问答
惠而浦热水器厂家在哪里惠而浦还是不错的,是国际一线品牌,质量和服务都不错。我家早年买的热水器到到...2011年4月买的,不到一年“变容速热”就无法使用了,报修后来了个“安装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