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家医院被套 远程视界医疗租赁模式崩盘起底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费使用医疗设备,只需提供场地,并享有知名医院的人才支持。”医疗服务商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远程视界”)的“馅饼”近年来吸引了全国千余家医院与之合作。随着远程视界资金链断裂,“馅饼”变成了“陷阱”。
远程视界为合作医院垫付设备租金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县级医院参与。但这一“模式创新”在为远程视界从租赁公司套取了大笔资金的同时,也为自己崩盘埋下伏笔。
“馅饼”变“陷阱”
“一方面我们得到了医疗设备,另一方面我们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参与这个项目的医院都想寻求发展,但当地财政没钱,于是就想借鸡生蛋,感觉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黑河市嫩江医院院长董学斌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谈起与远程视界合作的初衷。
2017年5月,远程视界通过当地的代理商找来时,董学斌立刻对这个号称“不花一分钱,只需提供场地,就能免费使用医疗设备,并享有北京知名医院的人才支持”的项目产生了兴趣。经过与远程视界北京总部商谈、考察项目医院以及内部多次开会讨论后,嫩江医院决定参与其中。
一个月后,嫩江医院与远程视界、保信租赁签订了三方合同。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保信租赁将资金打给远程视界,远程视界采购设备交付给嫩江医院,嫩江医院向保信租赁支付租金。吸引嫩江医院的是,其只需提供场地,项目产生收益前不需掏一分钱,租金由远程视界垫付。
董学斌很快就发现,这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一开始远程视界每个月给我们打150万元,我们再打给保信租赁。但三、四个月后,远程视界突然不打钱了。于是,保信租赁就来催我们,我们又催远程视界,结果他们百般推脱。今年则直接承认资金链出了问题,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可我们也没办法啊。最后保信租赁起诉了我们。”
董学斌到远程视界北京总部维权时才发现,掉入“陷阱”的远不止自己一家。据远程租赁前员工李刚(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远程视界自2013年成立以来,大约与2000家医院进行过合作,现在还在合作的有1100-1200家,签订租赁合同的则有930家左右。其中,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签订的租赁合同金额多达1亿元。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这些与远程视界合作的医院虽然都被租赁公司起诉,但很多医院到现在都没收到设备。签合同的当天,远程视界就把收货确认书带过来让我们签字,说就是走流程。但后来我们一直没有收到远程视界承诺的设备,却要作为租赁主体背上这样的官司。”某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数十位医院院长近日集体前往北京市海淀区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远程视界总部维权,却发现已人去楼空,办公室门上也被贴上封条。
模式创新埋下崩盘伏笔
“我于2016年9月入职远程视界,那是远程视界发展的巅峰时期,当年就完成了69亿元的营收。不过,从2017年5月开始,远程视界开始出现付款延迟,但也就延迟半个月。到了当年7、8月份的付款高峰,开始出现长达一两个月的延迟,接着就是大面积延迟,然后全面爆发,员工开始大面积离职。”李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李刚看来,远程视界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服务公司,而更像是一家金融公司。“远程视界建构的三方合作模式并不是标准的设备租赁模式。传统意义上的租赁是由作为承租主体的医院支付保证金、首付和租金,而远程视界的模式创新在于由自己替医院垫付租金。这也是远程视界吸引众多医院合作并迅速做大的原因。”
依靠“模式创新”,迅速做大规模,让远程视界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6年6月,中金公司、汉富资本对远程视界进行了一轮8.8亿元投资;2017年,上市公司中珠医疗与银河生物先后向远程视界抛来橄榄枝,一度打算收购远程视界的肿瘤和心血管板块,以及远程视界心血管子公司66%的股权。
不过,这个“模式创新”却为远程视界的崩盘埋下了伏笔。“因为需要为医院垫付租金,所以每个月开支非常大。特别是随着项目的增多,开支越来越大。当然,如果每个月都有项目签约的话,也能够维持下去。”李刚表示。
远程视界从租赁公司套取了资金,很多时候并没有按照合同约定采购设备交付给医院。有的设备采购甚至是赊购,欠了设备供应商不少钱。问题是,反而是远程视界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这些从租赁公司套取的资金去了哪里?李刚也说不清楚。
李刚指出,一般租赁公司都是根据设备到位情况和医院的收货确认单一年内分2到3次进行放款;而远程视界为了提早拿到资金,让医院在没有收到设备的情况下提前签收货确认单。同时,在租赁行业,医院的负债率在60%以内的,授信额度最多不能超过年收入的30%。而在远程视界的模式中,则一般是医院收入多少,做多大规模的融资租赁。
“痛点”成为盈利点
“我是远程视界在河北省的代理商,代理费前前后后缴了50万元左右。原先跟我说河北省所有合作医院都可以参与分成。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钱只退了30多万元,剩下的就不退了。去要钱的时候,才发现同病相怜的代理商500多位。”王红(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王红介绍,在远程视界的模式中,代理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块:每个项目可以获得2个点的返点奖励;参与医院科室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其中,合作医院分25%,租赁公司分25%,专家分25%,远程视界分25%。在远程视界分得的25%收益中,拿出一半分给代理商。“但大多数代理商都还没走到这一步远程视界就崩了。”
远程视界描绘的“蓝图”吸引王红等代理商加盟。“与远程视界合作的多是县级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县级公立医院最尴尬。发展需求大,但欠缺的东西多。远程视界正是抓住了这个‘痛点’,将县级医院作为了主要的客户开发群体。”
同时,远程视界也将这个“痛点”作为自己的盈利点。“远程视界的主要盈利其实来自于卖给医院的设备差价。比如,医院配置一个飞利浦3.0T的核磁共振设备,从国外进货价900万-1000万元左右,正常的设备商1850万元就可以卖给医院,而远程视界却卖到了2900万元。”王红表示。
医院为什么愿意做冤大头?王红称,“医院不需要承担这个支出,贵就贵呗。而且,向医院推荐项目时,将医疗设备作为一个项目综合体卖给医院。除了医疗设备,还有大医院的专家进行手术指导、坐诊,也可以去北京的大医院接受培训。这是很多县级医院院长所看重的。”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王红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远程视界确实找了很多大医院进行合作,但合作模式并不像远程视界宣传的那么紧密。比如,远程视界与某知名医院合作成立了一个国家脑卒中远程会诊基地,但远程视界仅作为赞助商,负责场地装修、设备配置等工作。
“我觉得远程视界崩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在运营上下工夫,只是重视跑马圈地,找医院谈项目套取租赁公司的资金,找代理商收代理费。前期或许运转正常,到后期就难以为继,甚至连医院的设备都不给了。”王红表示。
飞利浦与神州医疗推出"神飞云", AI 成疾病整体解决方案的突破关键点
飞利浦在今年CMEF展区上主要展示了其疾病整体解决方案与“神飞云”影像平台(图/钛媒体付梦雯)
如果在今年CMEF(2018春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展区逛上一圈,你会发现,医疗器械厂商们把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摆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比如飞利浦首次发布了一系列AI相关的医疗设备,其中一款CT iPatient AI 平台“IQon Spectral”,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影像直接鉴别物质成分,据飞利浦工作人员透露,这一设备将会改变原有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方式。
“飞利浦有很多大型的影像设备和监护设备,现在所有的硬件都数字化了,要提升硬件的性能、获取更清晰的影像和更精准的体征信息,必须依靠AI和软件。”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曾如是说。
除了医疗设备外,飞利浦还展出了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肿瘤、呼吸睡眠、监护及母婴关爱四大专科疾病一体化解决方案。
为什么卖医疗设备的飞利浦要发布疾病整体解决方案?陈胜裕向钛媒体透露,“过去这些年,飞利浦卖出的医疗设备积累了很多病人信息和临床知识,也掌握了精确算法。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用于疾病诊断和风险评估。”
GE、西门子、飞利浦这类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原本遵循着“将影像设备售卖给医疗机构”的交易模式,但随着高端设备市场的饱和与中国医疗改革的推进,走基层与疾病整体解决方案,成了他们深入中国医疗体系的新机会。
向基层推进
在今年的CMEF上,飞利浦宣布神州医疗合作推出“神飞云”影像云平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星云工作站搭载在该云平台上,为患者提供影像后处理云服务,支持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医联体、区域医疗、云教学等场景的应用。
“星云工作站”由飞利浦经过十几年研发推出,这套辅助诊断系统已经获得FDA和CFDA的认证。其9.0版本还拥有机器学习能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智能化辅助诊断。除了可以聚集飞利浦自有的CT、MR、US、PET-CT、PET-MR、ECT等图像外,还可以集成其他品牌的影像设备图像,破除了目前影像科设备“各自为战”的现状。涵盖了包括心脏病学、肿瘤学(肝、肺、乳腺、前列腺等)和神经学在内的多个临床领域。
“去年美国FDA批准了飞利浦的辅助诊断软件,给全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一个大推动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郑众喜曾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如是说。早在去年11月,飞利浦与青岛百洋合作,在山东省青岛市建设首个独立影像中心,并从肺癌早期筛查着手,将“星云工作站”通过云端,与各级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疗养院之间实现互联,为其提供影像诊断服务。
图为神飞云星云软件中所包含的70多个模块应用
神州医疗副总裁陈万钧透露,虽然星云系统在全国2000多家大型医院落地,但平台上70多个智能化模块,实际上只有不到20个进入了中国。“更多模块实际上没有推广,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有星云工作站,但是由于成本的原因,由于使用能力等各方面原因,更先进的技术、内容是没有进入中国的。”
钛媒体曾在《探访宁夏石嘴山互联网医联体:如何让医、药资源借助互联网下沉》一文中提到过,远程诊疗有助于让医疗资源下沉,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帮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效率。在这些多模块组成的云平台中,神飞云将针对不同使用者提供针对性服务,针对低端医院,提供急需、方便得到的云服务方案;针对高端医疗机构,提供能深入临床、可扩展、可定制的临床方案;针对医生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提供云流程方案;对于患者,提供云关护方案。
“其实每一个方块里面包括从诊断、治疗、随访各个部分,我们这个基于过去多年临床知识的积累,然后开发出来不同的算法、模式,汇集到这样一个模块中。”陈胜裕坦言,“每一个方块都可以变成大公司、AI公司。”
不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
与高举着“人工智能”旗帜的医疗创企不同,在针对专科疾病的整体解决方案中,人工智能只是链路上的其中一环。
原华西医院骨科医生吴博士告诉钛媒体,对于医生而言,AI产品是否符合医疗行业需求,主要看它是不是解决了临床问题。 “我们国内绝大多数产品是肺结节,但是做完肺结节筛查以后怎么办,系统是不是可以得出来一个诊断,看是不是恶性的早期肺癌 ,如果是早期肺癌,手术计划治疗以后,随访需不需要去做,后续的所有东西,对目前所有的AI公司来讲是空白的。”
这也是为何飞利浦会从专科疾病整体解决方案入手,虽然看似是苦活、累活,但单点突破难以产生协同,健康产业越来越强调从院内到家庭护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说,“在这一转变与发展中,人工智能将成为突破的关键。”
近日,飞利浦中国宣布在上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隶属于飞利浦中国研究院。据钛媒体了解,飞利浦中国研究院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开展的主要项目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生成结构化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医疗影像,形成辅助诊断模型,辅助医生实现精准诊断和个性化介入治疗等。
飞利浦医学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架构(钛媒体 付梦雯在CMEF现场拍摄)
在飞利浦医学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架构中,分为两大部分业务,一部分是面向C端的健康服务,一部分是面向医院、医生的B端服务。而在两部分业务中针对不同环节,飞利浦部署方式均为“平台”策略。
2015年,飞利浦将针对B端的医疗保健部门和针对C端的健康消费业务整合在一起,定位“健康科技”,目前飞利浦的健康科技业务包括健康生活(小家电)和医疗科技(医疗)两大部分,2017年健康科技业务的销售额达178亿欧元。
这次推出的“神飞云”平台针对的是B端的服务,但随着B端业务与C端业务的推进,飞利浦也正在尝试将两端业务连接起来,连接点便是个人健康平台与数据平台。陈胜裕打了个比方,“现在很多疾病筛查都会在体检中心等场景中进行,体检中心可以将神飞云的相应模块应用到定期体检中。”
陈胜裕向钛媒体透露,“今年下半年飞利浦会推出针对C端用户的产品,未来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为中心,B2C2B或者B2B2C的模式也将有可能得到应用。”(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相关问答
青岛 飞利浦 售后地点-ZOL问答青岛飞利浦的售后地点可以在官方网站或者客服热线上进行查询。一般来说,飞利浦会在各个城市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中心,以便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支持。对于青岛...
大森照明公司怎么样?大森照明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照明用具的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基本信息中文名:陕西大森照明有限公司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创立时间:2010年创立地点:...
送五十岁左右的男士什么样的礼物比较好?可以根据长辈的这些爱好选择,茶具、茶叶、真丝彩色的字画等。这样的礼物属...可以根据长辈的这些爱好选择,茶具、茶叶、真丝彩色的字画等。这样的礼物属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