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社区维修坑人 家电“黑维修”为何如此猖獗
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坑人
家电“黑维修”为何如此猖獗
今年夏天申城持续高温,家中空调、冰箱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市民因轻信虚假信息而被家电“黑维修”所坑的现象高发。其中,尤以塞入信箱的假冒各区“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小广告坑人最甚。
为此,8月5日至8月31日,上海全市相关部门集中力量开展了夏季上海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包括对社区“小广告”的电话号码进行溯源,对发现的无照经营家电维修服务“黑网点”进行查处。
记者通过梳理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相关投诉发现,冒充“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家电“黑维修”依然猖獗,相关市民投诉量仍居高不下。这些假冒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黑色链条?相关部门的整治,为何收效不大?
房子拆了,热线还能打通
塞入信箱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有着典型的特征:上面大多印有一连串的地址,并留下2到3个座机电话作为“报修热线”,此外还印有“社区指定维修网点”“先检查再报价后维修,不修不收任何费用”“价格透明,公道实惠”“60岁以上老人或残疾人维修费5折”“严格按照物价局标准收费,拒绝乱收费”等字样。
此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对一些小广告开展过核查,发现小广告上留有的地址都是假的。
这些“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究竟藏匿何处?梳理相关投诉后,记者发现33563059、34605963这组“报修热线”出现的频率最高,闵行、徐汇、普陀、静安等区均发现印有这组电话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一个月来,至少有10多位市民投诉拨打这组电话报修后被坑。如闵行区的向女士投诉,她半个月里曾两次拨打上述电话联系“闵行社区维修服务中心”上门维修空调,两次分别被收取了2900元和1400元,但依然没能修好。记者打算从这组电话入手开展调查。
9月3日,记者以电信局工作人员的名义,分别致电33563059、34605963,要求核查账单地址和账户信息。一名男子接听了电话,从而得知,两个座机的账单地址均位于“龙华西路334弄”内,登记安装在“熊某生”名下。但记者前往龙华西路334弄发现,这是一处拆迁地块,看守地块的保安告诉记者,该处早已完成征收,房子去年底就拆得差不多了。8月中旬的一则新闻显示,目前该地块已经被列入徐汇区新一轮出让的地块。
房子都没了,安装在房屋内的座机居然还能正常接听,简直匪夷所思。记者又以拆迁地块的固定电话需要清理为名,再次致电33563059、34605963,要求对方提供可以办理移机的新地址,以便问出其藏匿之处。电话中,对方解释他为这两个座机办理了一种名为“同振顺呼”的业务,即将上述座机号与手机号捆绑,实现电话呼入后同步响铃接听。如此一来,即便固定电话拆了,用手机也能正常接听电话。
而面对“提供移机地址”的要求,男子先是提供了“东泉路101弄56号楼101室”的地址,记者实地查看后发现,东泉路并无101弄。记者不断追问,男子颇有些警觉,随后又改口称租下了“东泉路105弄6号楼”内的一间住宅,可以作为移机地址。记者前往该地址核查,屋内租客正是“熊某生”,他称座机虽然是以他的名义办的,但日常使用者另有他人。
家电“黑维修”究竟在哪无从得知。不过,记者在东泉路105弄、东泉路188弄等东泉路上的几个小区调查发现,楼幢门口的信箱内以及旁边挂着的废纸袋内,均塞有大量印有“徐汇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传单,上面的电话正是33563059、34605963,显然是刚投递不久。据此推断,该区域应该是这一家电“黑维修”近期的主要活跃区域。
维修师傅早已上“黑名单”
记者留意到,这家“黑维修”在普陀区投递的“普陀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上,还额外写有一个监督电话“64387399”。致电询问得知,该座机的账单地址位于“梅川路799弄19号”内的一间住宅。记者现场核查发现,该处的租客对屋内注册有家电维修电话毫不知情。
记者拨打33563059、34605963、64387399这3个号码,从接听电话的声音分辨,3个座机应是通过“同振顺呼”到相应的手机上,从接听者共有一男一女两人来看,绑定的手机号应不止1个。在家电“黑维修”的链条中,他们相当于“前端”,接单后会派出维修师傅上门维修。这些维修师傅又有着怎样的面孔?
记者一一致电近一个月来被该家电“黑维修”坑骗的市民,梳理得知,该家电“黑维修”旗下共有3名维修师傅,其中2人负责徐汇、闵行区域的家电维修,电话分别为15000751067、13671593894,1人负责普陀、静安区域的家电维修,电话为13918930209。记者又以前期维修的家电再次损坏为名,分别致电上述3人要求提供保修服务。攀谈中,3人均宣称只是接到“公司”下发的单子开展维修。记者要求对方上门提供保修服务,对方随即称单子太多记不清了,随后便挂断电话不再接听。
早在2017年11月,徐汇区商务委就公布过一批“2017年7月至今,来自12345热线举报和信访渠道,拒绝配合徐汇区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的问题家电维修电话”,上述15000751067早已在列。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维修师傅就是长期活跃在上海的家电维修“游击队”。他们与“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组成了共同的利益链,一方提供信息,一方上门操作,通过骗取市民钱财分成获利。除了从“社区维修服务中心”接活外,他们还有着广泛的接单渠道。其中一人声称他还活跃于一个数百人的家电维修师傅微信群内,一些“黑维修”和“李鬼维修”没有固定的维修师傅,会将单子发到群里让他们“抢单”。
至于这些“游击队”维修师傅坑骗市民的伎俩,此前已被反复曝光,通常就是“无病乱修”“小病大修”“高额收费”。市民艾女士通过12345反映了她差点被家电“黑维修”坑骗的经历。8月16日,家电维修师傅熊某按约上门检查后,声称艾女士家的海尔空调变频板损坏需要更换,并开价1800元。在拿出更换的配件时,眼尖的艾女士看到了配件外包装是一个快递盒子,上面印有发件人为淘宝一家店铺,并写有配件的型号。她随即搜索了一番,发现这块主板网上仅售75元。双方随即大吵一番,坑骗不成的熊某硬是讨要了40元的上门费和80元的检查费才罢休离去……
专项整治为何收效不大
记者走访中发现,往往一个小区里就同时能找到五六张电话不同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这不是个别现象:不久前,上海市消保委曾在全市16个区的居民小区内开展收集,共收集到了257张形形色色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或“街道社区维修服务中心”信箱小广告,上面印有1003个地址。市消保委实地走访后发现,其中有988个地址是假的,占比高达98%。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本市的家电维修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类似“黑维修”小团伙。但与此同时,相关投诉的处理记录显示,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家电“黑维修”正成为整治的难点。
2013年的一份《关于本市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协调意见》明确,市商务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推进家电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市市场监管部门拥有执法队伍和执法手段,侧重执法和市场清理整顿;消保部门则侧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据上述《意见》,相关投诉均被转至市场监管部门处置。但这些投诉有些因市民无法提供企业地址信息而被退回,有些则是市民将小广告上罗列的地址附上,而市场监管部门一一走访后发现均为不实地址,只能回复“相关地址均未查实有对应主体,我局无法处理”。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无法处理”并非虚言。这些假冒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一方面没有注册实体,并非是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操作人员更通过使用他人信息办理出电话号码、通过“同振顺呼”实现“人机分离”等手段实现身份和位置的隐藏,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的难度,客观上超出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治能力。
近年来,家电维修市场坑骗消费者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相似的坑骗消费者手段的背后,变化的是家电“黑维修”的揽客手段。从在互联网上假冒“400”特约维修,到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散发小广告,再到眼下最新出现的通过地图App来线上揽客,家电“黑维修”紧盯着市民消费行为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擅长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
如何整治家电“黑维修”?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斩断“黑维修”的揽客渠道至关重要。在互联网上,相关搜索引擎和地图软件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并开展不良信息清理;而针对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家电“黑维修”,相关电信运营商理应及时地停用相关电话的“同振顺呼”功能,甚至对涉及的“热线电话”进行暂时呼叫限制,配合执法部门开展整治。同时对“同振顺呼”等功能谨慎推广,避免新技术为虎作伥。
另一方面,对于上门坑骗市民的家电维修“游击队”,相关部门也不能仅仅公布电话了事,应对相关人员“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打击,必要时也应联合公安部门,以判断其金额是否达到一定标准,是否构成诈骗。(记者 毛锦伟)
荆州一男子被抓,只因做了这份“兼职”……
不费吹灰之力
做兼职月入千元
只要将银行卡
有偿租借他人使用就能实现
是不是非常心动?
然而,所谓轻松赚钱之道
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
案件经过
近日,公安县公安局南平派出所强力攻坚、主动作为,成功规劝一名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嫌疑人投案自首。
“雷火2022”行动开展以来,南平派出所持续打击网络电信诈骗,对辖区“两卡”线索进行梳理与核查,发现辖区居民陈某名下银行卡流水信息异常,有进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重大嫌疑,民警立即展开全面调查,经多方面信息汇总分析确定了陈某的犯罪事实。
民警遂主动上门走访,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对陈某及其家人进行政策宣传,一步步展开心理攻势。经民警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导,陈某幡然醒悟,于3月30日主动前往派出所投案自首。
经询问,陈某称2021年12月11日在家看网络小说时,看到一个弹窗广告提供“兼职”,足不出户就能赚钱,陈某遂添加了广告中的QQ号,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对方。由于对方承诺事成后给陈某所有转账金额的千分之一点二作为报酬,陈某为利益所驱动,在明知是帮助他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情况下,陆续将3张银行卡“租借”给对方用来转账洗钱。经核查,其借出的3张银行卡流水共计120万余元。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古人云
“不义之财不可取”
知法犯法必将付出沉痛代价
那么面对这种“兼职”陷阱
大家应当如何防范?
银行卡租赁又是如何犯罪的?
带大家一起来看
↓↓↓
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转移手法揭秘
第一步:收款。
买卖、租借银行卡收取诈骗资金。犯罪分子主要通过购买、租用他人实名开立的银行卡、支付账户收取被害人资金。
第二步:转移。
账户层层嵌套、资金多方划转。诈骗分子为躲避公安机关止付、冻结措施,往往快速转移涉案资金,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境内“水房”(洗钱团伙)实施转移。境内组建洗钱工作室专门从事诈骗资金转移,形成境外人员实施诈骗、通过聊天软件指挥境内“水房”快速转移洗白资金的黑色产业链。
二是“跑分平台”拆分交易。资金通过“跑分平台”等非法支付平台进行大量拆分,转移至普通群众受高额利诱实名开立的银行卡、支付账户。
三是利用虚拟货币转移赃款。诈骗分子通过购买虚拟货币向境外转移涉诈资金,查控难度大。
第三步变现。
资金跨境转移变现。为规避打击,诈骗分子通常隐藏在境外,通过地下钱庄将境内的诈骗资金转移出境完成变现。
一是刷卡取现。雇佣境内“车手”在银行ATM取现后非法走私出境,或者通过非法改装移机境外的POS机刷卡取现。
二是虚构交易。构造虚假交易实现诈骗资金跨境转移,如签订虚假贸易合同,或者购买游戏点卡、充值卡等虚拟商品后转卖完成变现。
三是跨境“对敲”。通过地下钱庄境内交割人民币、境外交割外币等方式,实现诈骗资金跨境转移。
警方提醒
陌生人加微信,切记核实身份。无论是网络交友还是有陌生人添加微信,切记核实对方真实身份,无论对方以何种身份、用何种理由,只要提出充值、转账汇款要求,都是诈骗,切记不听、不信、不转账!
看来“天下掉馅饼”的事
代价很大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荆彩君提醒大家
擦亮慧眼
提高防范诈骗意识
谨记法律法规要求
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综合:三袁警事、荆彩新闻
来源: 荆州日报
相关问答
如何修改身份证绑定的手机号码-找法网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本规定所称入网,是指用户办理固定电话装机、移机、过户,移动电话开户、过户等...
移动如何补办手机卡?...1、已通过第二代身份证实名登记的中国移动个人客户,本人携带第二代身份证件原件亲自到指定营业厅办理,不可由他人办理。2、办理业务时,需要验证客户手机...
从上海搬家到深圳,选择什么车比较好?哪个搬家公司比较好?一般在某个地方住的时间越长、家庭成员越多,东西就越多,什么家具、家电、衣服、锅碗瓢盆、日常用品等。一般搬家流程如下:1、搬家前得分类打包装,容易碰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