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两年问题不断!北京昌平龙华园改造不力被督查
整改后的北京昌平龙华园。于帅卿/摄
“不要让‘惠民’政策变成‘民忧’政策”。
于帅卿/发自北京
北京昌平区龙华园小区上了老旧小区整改不力督查名单。
11月18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情况显示,北京昌平区龙华园小区因老旧小区改造不力被点名。截至督查时,龙华园小区1253户完成屋面防水改造、外窗更换,其中有117户外窗及屋面漏雨。
11月23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来到龙华园东区住宅楼实地探访。经采访多位居民了解到,北京昌平区龙华园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如在屋顶铺设保温层时破坏防水层,致使出现多次漏水;上下水管道更换被告知需要同单元业主自己确认是否更换并自行恢复被破坏物件等,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昌平区龙华园小区居民也曾向相关部门反映、投诉。
根据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年11月发布的通知显示,龙华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预计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截至目前,龙华园小区经过两年时间的整改,龙华园业主并没有等来最好的结果。
经了解,屋顶防水、外墙保温、空调移机、一层防护栏改造等已完成。现在正在施工整改的项目是雨污合流改造以及目前处于停滞状态的上下水主管道改造。
龙华园小区居民宋女士向记者表示,“处于停滞状态的上下水主管道改造成了现阶段让小区业主们‘头疼着急上火’的一个利民项目。”
对于上述业主反映的情况,龙华园改造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上下水管道改造处于停滞状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下水管道改造对一层居民屋内设施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会有部分居民不愿意更换,影响施工进度;二是,目前天寒地冻挖土施工难度大,且现在管道已开始上冻,因此该项目处于停滞状态,预计要到明年初春才动工,具体开工时间以安排为准。”
“逢雨必漏”惠民工程成“添堵工程”
北京昌平区龙华园东区建成于1996-1998年,共31栋楼,1000多户居民,是回龙观地区最早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之一,因年久失修,存在诸多问题。2019年,龙华园小区进入北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名单。
龙华园东区整个项目出资1.4亿元左右,分为2个标段实施,一标段为1至8号楼和20至24号楼;二标段为9至19号楼和25至31号楼,改造项目包括楼本体改造、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提升等。
经过两年整改,龙华园业主并没有等来最好的结果,楼顶防水整改虽然已经完成,但却出现每逢下雨外窗及屋面就漏雨情况,居民多次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11月18日,北京昌平区龙华园小区因老旧小区改造不力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情况通报点名。
11月23日,记者从龙华园小区西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的雨污水管,往右拐进入小区发现大部分路面被绿网覆盖,施工痕迹明显,且多栋楼前有挖土机以及升降平台车正在施工。
北京昌平龙华园东区改造情况。于帅卿/摄
本是惠民工程,却给居民添了堵。已经整改完成的小区楼顶防水,在每次下雨时外窗及屋面都出现漏雨情况,多位居民向记者反映,“每逢下雨屋里就漏水,每次上报后都来修,但是一下雨还漏,这都已经修了很多次了,整个夏天修这个防水工程改造就没有停过。”一位居民叹息道。
“6层楼的漏水是最严重的”9号楼一位居民表示,“自从做了这个防水之后,每逢下雨家里房屋边角就漏水,最严重的是外窗漏水,放在外窗下面鞋柜里的鞋全部湿了,鞋柜板材也被渗透发霉。”
居民家中因渗水板材发霉。于帅卿/摄
针对外窗及屋面频频漏雨情况,居民们也向龙泽园街道办、《领导留言板》、昌平区房屋管理局及12345市民热线致电、邮寄挂号信多次反映问题。“雨季过后,改造部针对居民们反映的漏水点进行了晾晒,然后又重新把漏雨的地方做了修补。”上述改造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随后,记者采访了龙华园物业、龙华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了解目前楼顶防水以及外墙保温进展情况,双方均表示目前都已整改完成,包括居民们反映的漏水楼顶防水也已全部修补完成。针对这个回复,有居民表示了担忧,“我们向相关部门反应后他们确实有来修补,但现在过了雨季,修补后并未下雨,无法得知是否还漏水,这已经反反复复不是一次了。”
此外,走访中还发现,小区外立面改造空调移机并未统一到指定位置,针对这个现象,居民表示,“一开始确实是要求全部移机到指定位置,先开始整改的几栋单元楼基本都移到指定位置,后来就有越来越多居民反映不愿意移动,其大部分原因是破坏屋内装修,以及移机后空调出现故障后续维修问题,最终变成了‘居民自愿’”,“空调移机我觉得没有必要,这属于‘面子工程’,对于老百姓来说,把真正对生活有影响的需要改造的改好就可以了。”另一位居民补充说。
对于空调移机情况,龙华园改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一开始确实是要求移机同一位置,因居民反映以及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最终变成了‘居民自愿’。”
上下水主管道难改造
宋女士和老伴儿住在龙华园东区24号楼一层,自2019年该栋住宅楼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起就积极配合整改计划实施。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中,因住一层并未受到屋面漏水影响,但却被上下水主管道改造犯了愁,她和老伴儿经常为此“头疼着急上火”。
“原本四五月份我们这栋楼就要做上下水主管道改造,但到现在还没整改完成,现在全小区都在为这事儿着急上火。”宋女士说。
龙华园小区宋女士家厨房、厕所未改造的上下水管道。于帅卿/摄
走进宋女士家,记者看到厨房的上下水管道已经锈迹斑斑,宋女士老伴儿表示,“卫生间的上下水管道里面早已经烂了,为了防止污水漏出来,我们自己花钱用水泥把管道糊住了。”
对于该栋楼上下水管道改造为什么停滞不动的原因,宋女士说,“因为一单元门共有12个住户,分左右两侧各有6个住户,一开始通知只要12个住户都同意了,上下水主管道改造才可以动工,到后来变成了只要单侧6个住户同意了就可以单侧动工,可问题就出现在我们这侧都同意了,因为对面一户不同意就一直没有动工。”
宋女士老伴儿表示,“因为这件事我们打过12345热线,也找过物业、居委会、街道办,物业和居委会都跟不同意的住户进行了沟通,但没有效果;街道办一位负责人告诉我,同意我们单侧施工,到时设计下能否越过不同意住户家,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音信。”
对于目前小区上下水主管道改造实施需满足的条件,宋女士表达了她的看法。她认为,“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免费帮老百姓更换,小区居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这不是一家水管更换的问题,而是整栋楼的一个安全问题,‘水火不留情’,旧管道有的已经开始坏了,现在不抓住整改机会,等以后都坏了谁来管这件事,后续更换的费用怎么计算,这都是个大问题。希望政府能尽快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红色部分是龙华园换完上下水管道土地恢复后的样子。于帅卿/摄
政府部门:预计明年初春开工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龙华园物业、居委会、改造部以及属地街道办事处。龙华园物业表示,“因为上下水管道改造对一层破坏性较大,对二层以上的破坏性较小,只需要把管子抽出来就行,但一层可能得拆柜子、瓷砖等,所以一层住户有的就不愿意改造。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进行沟通调节,具体施工方案是由龙华园改造部实施的。”
随后记者来到居委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采访,居委会表示,“可能是之前修改24栋楼时,他们没有协商统一,就先整改其他楼层了,现在工期还没排到24栋楼,具体情况要看龙华园改造部怎么安排。”
龙华园改造部工作人员表示,“该小区每栋楼主体结构都不同,有的单元楼是两侧用两个水管,只要单侧全部同意,就能更换。24号楼则是两侧共用一个水管,只是单侧同意没办法更换,因为更换上下水管道需要彻底停水5天左右,到第6天居民才能正常用水。”
针对上下水主管道施工进展情况,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上下水主管道改造暂时处于停工状态,现在天寒地冻挖土施工难度大,并且施工时需要1楼到6楼打通,晚上温度降低居民家里会受影响;现在管道已开始上冻,预计要到明年初春才动工,具体开工时间以安排为准。”
对于上下水主管道更换变成“居民自愿”项目这一情况,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没办法强制,只能是协调,上下水主管道改造不像安装防护栏项目不会对居民家里造成破坏,其对一层的破坏性很大,如厨房的厨柜、卫生间立管周围40平方米内物件(吊顶、瓷砖、马桶等)都有可能要拆除,且这个拆除需要居民自己花钱恢复,施工方只负责管道更换,这或许也是部分居民不愿更换的原因之一。”
对于上下水管道是否有必要更换,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议全部更换”,他表示,目前每家每户旧管多少都出现了问题,“我们改造1号楼5单元上下水主管道时,拆下来的旧管一捏就碎了。”
由于施工改造是由属地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走访了龙泽园街道办事处,但因相关负责人外出办公未接受采访并进行回复。
老旧小区改造本是一件利民惠民工程,通过对现有设施的修补完善,切实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改“面子”,也要改好“里子”,不要让工程质量问题,使惠民工程成为居民的添堵工程。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应尽快给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解决老百姓最“急难愁盼”的需求。
北京什刹海试点人口疏解 老街坊自愿腾退住进楼
什刹海是北京城内人文与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历史街区。目前仍保留着大量古代建筑的风貌与格局,充满着浓浓京味儿。什刹海又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居住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市政设施差,交通拥堵……一系列现实问题制约了什刹海的未来发展。
为解决现实困境,加快人口疏解,从去年9月开始,西城区开展了居民住房与环境改善项目一期试点,试点片区总占地约15.56公顷,涉及约296个院落、1286户、3567人。截至目前,已腾退居民院落47处,涉及113户居民;已清退并停业商户15家,包括地百商场,涉及从业人员约891人,将来将进行业态调整。
政策解读:自愿、协商、透明
20平米私房可拿到150平米安置房+100万元补偿款
此次居民住房与环境改善项目试点片区为白米和前海东沿社区,由西城区属的全资国有企业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去年9月16日启动,到今年9月16日结束试点。
项目以“居民自愿、整院改善”为原则,政策、信息全公开。为此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提供登记、预约,公布政策、流程、进度,在线答疑。
试点院落居民可选择房屋对接安置和房屋货币补偿两种改善方式。西城区住建委为此从回龙观融泽嘉园调拨了一批定向安置房,如果申请安置房,得到的面积是原房屋建筑面积×安置系数7.5。
该片区房屋补偿基础价格是58971元每建筑平方米,如果选择货币补偿,补偿金额是申请人房屋建筑面积×58971元,外加30万元弃房补助。
除此之外,还能得到每平米2万元的外迁疏解补助、每平米2万元整院补助、如果是私房还有每平米1万元私房补助。另外,还有低保、残疾补助,搬家补助、空调移机、周转、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间20平米的私房,乘以一期安置系数7.5,就能拿到一套不超过150平米的房子,以及100万元左右的补助。如果不要房子,选择货币补偿,就能拿到近250万元的补偿款。
据实施方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人口疏解不同于拆迁,疏解是居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什刹海地区总人口的10%到20%外迁后,这项工作就会停止,以保证人口密度达到最佳状态,保留老北京原住民,维护人文景观。而且,早搬晚搬政策上并无不同,只是先迁可以先选房。
原本宽敞规矩的大四合院,因为自建房,已经完全看不出往日的面目。千龙网记者 包萌 摄
实地探访:老四合院私搭乱建变迷宫
传统民居将进行保护性恢复 发展文创产业
记者走访了德胜门大街和棉花胡同的几处即将腾退改善的院落,询问住户们的真实感受。张先生家所在的院落已经达成腾退协议,即将搬迁的他心情不错。“这儿原来是个正正经经的大四合院。”张先生介绍着。记者进院看了一圈,除了一件大北房的房顶还清晰可辨,这里看不到任何四合院的踪影。一进门,不是传统的影壁,而是一大间自建房,沿着蜿蜒狭窄的过道往里走,大大小小的自建房、车棚子东一间西一间,杂乱不堪。张先生说:“我那房本上写的18.6平米,分了我2套两居室,我们住一间,孩子结婚的房子也不愁了。”
据了解,政府将对这类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恢复,将来用以发展文创产业。
狭窄的过道两侧,是两间黢黑的小房子,两位老人卧床不起。与老人房间一墙之隔的是租出去的小门脸房,小作坊里机器整日嗡嗡作响,躺在床上的老人毫无办法。千龙网记者 包萌 摄
棉花胡同的刘先生家情况更是糟糕,俩老人卧床不起,刘先生自己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无法上班,全靠出租临街的两间小门脸房,每月赚取2000元租金维持生活,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刘先生前些日子签了腾退协议,分了大房子,还能拿到150多万元的补助,极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追访外迁居民:房子亮堂了 老街坊还在一个楼
李阿姨在大半截胡同生活了24年,已经签订了腾退协议。李阿姨家建筑面积12.5平米,换成了108平米的3居室,外加60多万补助款。
“这政策确实让老百姓得了实惠,我去安置房看了,花园式的小区,楼间距很大,有草坪、花园,跟小胡同里拥挤的环境真是天壤之别。”
她居住的院落有5户人家,当时4户人家都在腾退上达成了一致,只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不同意搬,大家就集体做她的工作。老太太住着8平米的小房子,可以换成60平米的楼房,外加至少40万元的补助金。后来,政府组织居民实地考察安置房,看了安置房后,老太太终于被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说服了。
张阿姨原先住在地安门乐春坊。是全院整体腾退的第一个试点院落。张阿姨家30多平米,拿到了3套房子和200多万补助款。
“离超市走路10分组,去车站一刻钟,开车到积水潭医院不超过20分钟。”居民兰先生实地考察后告诉记者。兰先生家18平米,一家老小三代住在一个小房子里。这回分到了2个两居室,外加补助款。
“我们有位老街坊特有意思,选了28层,我们问他您选那么高干嘛呀?老街坊说一辈子窝在小黑屋里,这回得往高处去,亮堂亮堂。”
“我们这些老街坊集体搬的,现在还住一个楼,没分开。”(记者 包萌 文并摄)
相关问答
请问一下北京 回龙观 修热水器哪些地方有_厨卫电器[回答]北京天普太阳能热水器售后维修中心,该维修中心非常的不错,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价格便宜,地址在,回龙观交易市场南广场C排13-14。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