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宝鸡金台家电维修移机 假冒社区维修坑人 家电“黑维修”为何如此猖獗

小编 2025-04-02 收费标准 23 0

假冒社区维修坑人 家电“黑维修”为何如此猖獗

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坑人

家电“黑维修”为何如此猖獗

今年夏天申城持续高温,家中空调、冰箱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市民因轻信虚假信息而被家电“黑维修”所坑的现象高发。其中,尤以塞入信箱的假冒各区“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小广告坑人最甚。

为此,8月5日至8月31日,上海全市相关部门集中力量开展了夏季上海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包括对社区“小广告”的电话号码进行溯源,对发现的无照经营家电维修服务“黑网点”进行查处。

记者通过梳理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相关投诉发现,冒充“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家电“黑维修”依然猖獗,相关市民投诉量仍居高不下。这些假冒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黑色链条?相关部门的整治,为何收效不大?

房子拆了,热线还能打通

塞入信箱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有着典型的特征:上面大多印有一连串的地址,并留下2到3个座机电话作为“报修热线”,此外还印有“社区指定维修网点”“先检查再报价后维修,不修不收任何费用”“价格透明,公道实惠”“60岁以上老人或残疾人维修费5折”“严格按照物价局标准收费,拒绝乱收费”等字样。

此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对一些小广告开展过核查,发现小广告上留有的地址都是假的。

这些“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究竟藏匿何处?梳理相关投诉后,记者发现33563059、34605963这组“报修热线”出现的频率最高,闵行、徐汇、普陀、静安等区均发现印有这组电话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一个月来,至少有10多位市民投诉拨打这组电话报修后被坑。如闵行区的向女士投诉,她半个月里曾两次拨打上述电话联系“闵行社区维修服务中心”上门维修空调,两次分别被收取了2900元和1400元,但依然没能修好。记者打算从这组电话入手开展调查。

9月3日,记者以电信局工作人员的名义,分别致电33563059、34605963,要求核查账单地址和账户信息。一名男子接听了电话,从而得知,两个座机的账单地址均位于“龙华西路334弄”内,登记安装在“熊某生”名下。但记者前往龙华西路334弄发现,这是一处拆迁地块,看守地块的保安告诉记者,该处早已完成征收,房子去年底就拆得差不多了。8月中旬的一则新闻显示,目前该地块已经被列入徐汇区新一轮出让的地块。

房子都没了,安装在房屋内的座机居然还能正常接听,简直匪夷所思。记者又以拆迁地块的固定电话需要清理为名,再次致电33563059、34605963,要求对方提供可以办理移机的新地址,以便问出其藏匿之处。电话中,对方解释他为这两个座机办理了一种名为“同振顺呼”的业务,即将上述座机号与手机号捆绑,实现电话呼入后同步响铃接听。如此一来,即便固定电话拆了,用手机也能正常接听电话。

而面对“提供移机地址”的要求,男子先是提供了“东泉路101弄56号楼101室”的地址,记者实地查看后发现,东泉路并无101弄。记者不断追问,男子颇有些警觉,随后又改口称租下了“东泉路105弄6号楼”内的一间住宅,可以作为移机地址。记者前往该地址核查,屋内租客正是“熊某生”,他称座机虽然是以他的名义办的,但日常使用者另有他人。

家电“黑维修”究竟在哪无从得知。不过,记者在东泉路105弄、东泉路188弄等东泉路上的几个小区调查发现,楼幢门口的信箱内以及旁边挂着的废纸袋内,均塞有大量印有“徐汇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传单,上面的电话正是33563059、34605963,显然是刚投递不久。据此推断,该区域应该是这一家电“黑维修”近期的主要活跃区域。

维修师傅早已上“黑名单”

记者留意到,这家“黑维修”在普陀区投递的“普陀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上,还额外写有一个监督电话“64387399”。致电询问得知,该座机的账单地址位于“梅川路799弄19号”内的一间住宅。记者现场核查发现,该处的租客对屋内注册有家电维修电话毫不知情。

记者拨打33563059、34605963、64387399这3个号码,从接听电话的声音分辨,3个座机应是通过“同振顺呼”到相应的手机上,从接听者共有一男一女两人来看,绑定的手机号应不止1个。在家电“黑维修”的链条中,他们相当于“前端”,接单后会派出维修师傅上门维修。这些维修师傅又有着怎样的面孔?

记者一一致电近一个月来被该家电“黑维修”坑骗的市民,梳理得知,该家电“黑维修”旗下共有3名维修师傅,其中2人负责徐汇、闵行区域的家电维修,电话分别为15000751067、13671593894,1人负责普陀、静安区域的家电维修,电话为13918930209。记者又以前期维修的家电再次损坏为名,分别致电上述3人要求提供保修服务。攀谈中,3人均宣称只是接到“公司”下发的单子开展维修。记者要求对方上门提供保修服务,对方随即称单子太多记不清了,随后便挂断电话不再接听。

早在2017年11月,徐汇区商务委就公布过一批“2017年7月至今,来自12345热线举报和信访渠道,拒绝配合徐汇区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的问题家电维修电话”,上述15000751067早已在列。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维修师傅就是长期活跃在上海的家电维修“游击队”。他们与“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组成了共同的利益链,一方提供信息,一方上门操作,通过骗取市民钱财分成获利。除了从“社区维修服务中心”接活外,他们还有着广泛的接单渠道。其中一人声称他还活跃于一个数百人的家电维修师傅微信群内,一些“黑维修”和“李鬼维修”没有固定的维修师傅,会将单子发到群里让他们“抢单”。

至于这些“游击队”维修师傅坑骗市民的伎俩,此前已被反复曝光,通常就是“无病乱修”“小病大修”“高额收费”。市民艾女士通过12345反映了她差点被家电“黑维修”坑骗的经历。8月16日,家电维修师傅熊某按约上门检查后,声称艾女士家的海尔空调变频板损坏需要更换,并开价1800元。在拿出更换的配件时,眼尖的艾女士看到了配件外包装是一个快递盒子,上面印有发件人为淘宝一家店铺,并写有配件的型号。她随即搜索了一番,发现这块主板网上仅售75元。双方随即大吵一番,坑骗不成的熊某硬是讨要了40元的上门费和80元的检查费才罢休离去……

专项整治为何收效不大

记者走访中发现,往往一个小区里就同时能找到五六张电话不同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小广告。这不是个别现象:不久前,上海市消保委曾在全市16个区的居民小区内开展收集,共收集到了257张形形色色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或“街道社区维修服务中心”信箱小广告,上面印有1003个地址。市消保委实地走访后发现,其中有988个地址是假的,占比高达98%。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本市的家电维修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类似“黑维修”小团伙。但与此同时,相关投诉的处理记录显示,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家电“黑维修”正成为整治的难点。

2013年的一份《关于本市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协调意见》明确,市商务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推进家电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市市场监管部门拥有执法队伍和执法手段,侧重执法和市场清理整顿;消保部门则侧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据上述《意见》,相关投诉均被转至市场监管部门处置。但这些投诉有些因市民无法提供企业地址信息而被退回,有些则是市民将小广告上罗列的地址附上,而市场监管部门一一走访后发现均为不实地址,只能回复“相关地址均未查实有对应主体,我局无法处理”。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无法处理”并非虚言。这些假冒的“社区维修服务中心”一方面没有注册实体,并非是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操作人员更通过使用他人信息办理出电话号码、通过“同振顺呼”实现“人机分离”等手段实现身份和位置的隐藏,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的难度,客观上超出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治能力。

近年来,家电维修市场坑骗消费者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相似的坑骗消费者手段的背后,变化的是家电“黑维修”的揽客手段。从在互联网上假冒“400”特约维修,到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散发小广告,再到眼下最新出现的通过地图App来线上揽客,家电“黑维修”紧盯着市民消费行为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擅长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

如何整治家电“黑维修”?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斩断“黑维修”的揽客渠道至关重要。在互联网上,相关搜索引擎和地图软件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并开展不良信息清理;而针对假冒“社区维修服务中心”的家电“黑维修”,相关电信运营商理应及时地停用相关电话的“同振顺呼”功能,甚至对涉及的“热线电话”进行暂时呼叫限制,配合执法部门开展整治。同时对“同振顺呼”等功能谨慎推广,避免新技术为虎作伥。

另一方面,对于上门坑骗市民的家电维修“游击队”,相关部门也不能仅仅公布电话了事,应对相关人员“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打击,必要时也应联合公安部门,以判断其金额是否达到一定标准,是否构成诈骗。(记者 毛锦伟)

说好300元最后“搬”出2000元 搬家路上“坑”很多

北京晚报

搬家过程中,加收人工距离费暗藏玄机。

随着疫情常态化以及气温转暖,选择搬家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之前积压的搬家需求在这段时间集中释放。一些从事搬家的个人和机构,也瞧准了人们急于搬家的心理,设置了不少“坑”。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小区、与多位市民交流发现,大家在搬家中遇到的糟心事可真不少,例如好好的空调移机后出现管线损坏、搬家人员巧立名目增加收费项目、公租房退租验房标准模糊等,都让搬家的住户有苦说不出。

陷阱

正常家电搬出毛病

市民贾女士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白领,5月租房合同到期准备从朝阳租住的房子搬走。由于之前也有过搬家的经验,这一次她特意事先在网上做好了功课,选择了最熟悉、价格相对适中的“兄弟搬家”。

考虑到家中既有空调还有大件家具,又担心一天时间太紧,贾女士决定在搬家前先搬空调,于是预约了移机服务并电话商量好了150元的费用。移机当天,两位空调师傅准时赶到,并十分麻利地拆掉机器,整个过程十分顺利,贾女士并未多想,随后就和师傅分别驾车赶往新家。

可到了地方以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空调搬进来还没有安装,师傅就说铜管坏了需要更换,而且像是事先知道哪里坏了,直接就把折损部位的包装皮剪开给我看。”贾女士觉得蹊跷,空调用了两年并没有出过问题,不明白为何偏偏这时候管子坏了。可是看到铜管确实折出一个豁口,贾女士也无话可说,只得同意更换。

紧接着在装机过程中,师傅又说“加一格的氟利昂不收费,建议加氟。”贾女士听到免费就同意了,可师傅加完后却表示一共加了三格,超出的部分也要收费。“我也不知道他说的一格两格是什么意思,但最后要收费时发现这就是套路。”贾女士后来回忆说。

随后的安装过程也不算省心,虽然额外支出了不少费用,可装配工序则是能省则省,包括室外机的支架、墙上洞口的塑料环等小物件,都是在贾女士坚持下才给装上。整套结束下来一算账,加上换管子、加氟的费用,商量好的150元秒变700元,贾女士自觉吃亏,却只能乖乖掏钱。

猫腻

下单上门两套价格

本以为空调移机已经花了不少冤枉钱,可相比搬家还不算什么。转天,这家公司又换了另一批人来给贾女士搬家。这次,她在网上提前查好了价格,确认好两边住处都有电梯、地图搜索了搬运距离等,了解了下单时300元的构成以及后期正常支出的费用。

但是当搬家师傅上门时,第一时间就指出贾女士家离电梯的通道很长,需要加收人工费,费用则是按每人每米5元的标准。贾女士记得,之前在网上查资料时写的是“超过一定距离每米5元”,“并没有写每人每米都收费,而且到底是多少米也没法测,只能是师傅说多少就多少。”当天,来搬家的师傅一共三人,双方经过协商后确定,把家具装车需增加450元人工费。

等到了通州的小区后,又有难题出现。根据疫情防控规定,该小区只开设了南侧小门,要把家具从车上搬到家里,还要绕一段路。师傅根据估算得出了这段距离为100米,所以卸车时候还有更大一笔人工费。加上之前的运费以及其他成本,师傅折算优惠,最终确定了这趟单子2000元的总价。因为觉得价格高,贾女士特意查看了下搬家公司的资质,在搬家货车的副驾前,她看到了“北京兄弟众安搬家公司”的红章,才明白原来自己找的并非真正的“兄弟搬家”。

记者随后在网上搜索发现,下单前明码标价、上门后漫天要价的现象并非个例。就在几天前,就有北京媒体曝光市民通过另一家平台搬家时,两公里距离要收费5000多元,而原本预约的价格只有440元。搬运师傅说从小区门口到单元楼这段距离需要人工搬运,每人每米5元,可是平台上并没有标明搬运费的具体价格。

专家支招

事前详细沟通留存证据

针对搬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象,记者咨询了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刘正航律师,他介绍,像是家电问题、搬家的距离收费问题,还是应当在事前提前沟通好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能出现问题的赔偿标准。本质上说,搬家、移机是一个服务合同关系,有合同应当按照合同履行。

“例如家电坏掉怎么办、坏的程度如何,搬家公司保障质量不受损坏是基本义务,如果出现问题应当通过协商、法律途径追究对方赔偿损失责任”。刘律师提醒,市民在网上下单时要注意留存电子合同或者是用户须知,事后出问题可按照相关信息寻找索赔主体。如果主体是个人,应当在事前索要个人的身份信息,最好索取对方身份证复印件,便于以后走法律程序时有基本的被告信息。

另外,针对搬家距离收费问题,刘律师说,之前约定不清楚、见面再说细节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大家一般搬家都很着急,大多不会为了这点钱再去寻找第二、第三家公司,为了几十元、几百元不值得走法律程序也不值当,只能选择吃哑巴亏。这提醒市民,搬家前应当提前问清楚距离计算方式、人数等容易“被套路”的风险点,这样搬家人员来了也不敢明目张胆漫天要价。如果是在网上咨询,也要注意留存证据,走法律程序才可以有证据支撑。

刘律师提醒,市民在选择搬家公司的时候,还是应尽量找大一些的专业公司,不要图方便找私人搬家。在搬家过程中,注意保存房屋、家具的照片视频,作为证据留存,这样如果在事后发生扯皮,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证据支持。

另外,刘律师介绍,如果搬家涉及到退租时,租房人最好能养成验房的意识,为自己留够足够的提前量,提前询问具体退租的标准,对不符合退租条件的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哪些自己修缮,哪些请专业公司修缮,这样才不至于到最后被代为修缮的一方漫天要价。另外验房时,付款一定要找对公账户,收据、发票都要开正式的,避免流入私人账户。(北京晚报记者 孙云柯 文并摄)

相关问答

说万和了,希望大家给我提供一些 家电维修 公司

我向你推荐一个维修公司【北京东方祥月家电维修有限公司】我觉得他们维修的费用比较低,修完还有保修期,上次我家万和热水器有点漏水,也许是上帝保佑,让我找到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