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代码

家电维修广告叫卖 磨剪子嘞戗菜刀:穿越时空的叫卖声

小编 2024-10-31 故障代码 23 0

磨剪子嘞戗菜刀:穿越时空的叫卖声

欢迎打开微信关注公众号“诗会”

叫卖的吆喝,是一种民俗的文化,一个时代的痕迹,一段历史的情感。

对于城里的人,从早到晚,各种叫卖声再也熟悉不过了。嗓音悠长,调儿婉转,言简意赅,抑扬顿挫,成为城市生命跳动的脉搏,充实着市井百姓的生活。

儿时,我是在“磨――剪子嘞――戗――菜刀――”,熟悉的调子里长大的。每天几乎都能看见扛着凳子外乡老汉,不定期地出现在各街口,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岁月的皱纹,刻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深陷的双眼像黑珍珠闪闪发亮,筋脉突兀的手用力戗磨着菜刀,不时,用手指试探着磨快的锋刃,污垢的围裙散发着磨石浆和铁锈味。在完活的空隙间,拿出烟斗,拼命地抽上几口。

“焗锅—焗缸—”的吆喝,把“焗锅”两字上扬,后面的尾音突然下滑,然后用足力气喊出—“焗缸--”。焗锅匠的声音抑扬顿挫,颇具特色。在刹那间,让人记住吆喝的声音和内容。焗锅匠都来自山东、河南外地人,虽然吆喝的腔调各自不同,但声音洪亮浑厚,独具磁性。听到吆喝声,人们把需要焗补的锅碗瓢盆,拿到焗锅匠的跟前。焗锅匠将打破的陶器用线扎缚固定起来,根据裂逢,上弓打眼,截铜敲锔,在打完钯锔的地方涂上特制的灰膏,各种陶器、锅碗、水缸不会再漏了,既省钱,又实用。看着焗锅匠的熟练操作,我与同伴孩子们围着焗锅匠调皮地喊着:“锔锅锔碗锔大缸,老太太的尿盆不漏汤,锔上老太太的大裤裆……”虽然是陈年旧俗的顺口溜,觉得喊着好玩,直到锔锅匠或大人吆喝,吓得吐吐舌头,不敢再喊了。

货郎的吆喝声流动于大街小巷。“头发--换洋火咯--,针头线脑--雪花膏咯--。”粗犷,婉转,更有韵味,和着拨浪鼓的敲打声,让我们这些跟随的孩子心花怒放。卖货郎一根扁担一面鼓,两只箱子挑天下。里面装的是小商品,女人发卡、头饰、围巾、雪花膏、烟粉、蛤蜊油。小孩子皮筋、玻璃球、文具、老人的烟袋锅、针头线脑小百货。商品既可用钱买,也可用牙膏皮、废铜兑换,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方便。

随着时代的发展,穿透历史老行当的吆喝声,已悄然渐逝。儿时,街巷的叫卖声,既纯朴,又有趣,虽说它不如古代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那样富有诗情画意,但它滋润着我的童年,熟悉而又清澈悠长,穿越着时光隧道,让我永远怀念那消逝的记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吆喝声代表着市井风情,掺和着时代因子,是一种文化,也是广告的雏形。叫卖的人们,在街巷推销,像一幅游动、有声有色的风俗画。

叫卖不能光扯着嗓子喊,也有配器,各行当所用的响器不同。收废品的手里打着歘子不紧不慢地唱着:“收铜,收铁,收书本,易拉罐,家用电器嘞—。”“歘--歘-。”

卖跳蚤、蟑螂、耗子药的,一边吆喝,打着竹板。叫卖的形容词,合辙押韵,句式结构灵活,具有说唱韵律的节奏感,拟人、传神、有想象力。“听我讲,听我说,老鼠的害人实在多,上你的炕,爬你的床,咬坏了你家的确良,东屋跑,西屋跳,咬破被,撕烂袄,爬锅台,上案板,踢翻盘子,蹬掉碗,卖鼠药,中国造,吃麻嘴,再蹬腿,鼻孔眼里冒血水,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就没命。”

卖调料的:“花椒好,花椒香,没有调料味不香,解腥去膻最相当。五元一包不算贵,大伙买家尝一尝。”

叫卖的队伍,有各年龄段的男女声,五花八门、高亢婉转的叫卖调,产生于民间的土壤和环境。包含着创作的个性和创造的成分,有写实的,有夸张的,不同的风格。但都突出了地域方言特点,在大街上卖各种瓜类、水果的,都用东北的土话,夸张恰当地形容“嘎嘎甜”。用自己的音符,喊出智慧、特点,吆喝出当地出名的品种“善友香瓜,嘎嘎甜,三斤十块钱,不甜不要钱。”

过去的叫卖声,现在都录制到电子喇叭中,重复播放,即解放了喉咙,又减少了劳动强度。语句间透露出鲜活,易懂耐听。卖菜的一气可以报出多种菜名:“香菜、青椒、黄瓜、韭菜、水萝卜、大葱嘞---”。

“大豆腐—干豆腐,黄豆芽哦—”。

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很直接:“又甜又酸的--冰糖葫芦儿哦——”,后边的“哦”字要重,“芦儿哦”三个字要连音,而且打弯,用的是喉音,显得音韵高亢。

吆喝像是一首淳朴的民歌,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吆喝的嗓门要大,调门要高,要达到站在街头喊一嗓子,巷尾都能听得见,有韵有辙:“大碴粥,黄米饭,黏苞米,咸鸭蛋。”把东北的饮食特色表露出来。

吆喝声里的生意经。“自家小园的柿子,绿色产品,没上化肥,没污染,又酸又甜,六斤十块钱。”乍一听起来挺合算,我数学不好,算小账更不精,先低头核算一斤合多少钱,当我走到跟前,已经情不自禁地把钱从兜里掏出来了。

叫卖声里有比喻、有夸张、有排比修辞,语句生动形象。比如买棉被吆喝的:“快来挑,快来买,质量好,卖地快,禁洗,又抗晒,抗铺,又禁盖,抗拉,又禁拽,抗蹬,又抗踹。”这段吆喝,简直是微型文学作品,幽默、风趣、搞笑,叫人难忘。

北方人叫卖声粗犷热烈,而南方人叫卖声轻柔飘逸。像一首婉约舒缓的唐诗,又像听着一支拖着悠悠长腔的昆曲。“倚楼卧听风吹雨”我在江苏周庄旅游的早晨,推开窗子,用淡泊的心境,看着一位窈窕淑女,担着一副箩筐,推销着时令蔬菜,拖着长长的声腔“香葱阿要---”用缠绵悠长丝竹的声音轻唱着,打破了石板小巷的宁静。我仿佛看到了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她甜甜的一个“香”字,即使你走在光滑的石板路,滴水的屋檐下,也会忍不住回眸一笑。青石巷依旧陶醉袅袅的诗意,载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更让我回味无穷。

叫卖声尽管缺少艺术的东西,但它萌生于草根文化,从民俗风情中脱颖而出。即现实、风趣、透明、实在,也是地域产品的活广告。虽然生意微利,但在欢声笑语中找到了宽恕与尊严。再现着地域民俗草根文化,经久不衰旺盛的生命力。

流年杂忆 吆喝声声送凉爽——叫卖声声犹在耳畔(之六)

文 | 王胜波

图 | 斐 然

现在的儿童太幸福了!能时常品尝专为儿童食用的各种美食。单说冷饮吧,就有品类繁多的果汁饮料、雪糕冰糕,还有现场制作、价格昂贵的冰淇淋,只要孩子想吃,大人会毫不犹豫不惜花上十多元买上一客,满足孩子的要求。五、六十年前我们那一代的儿童却没有这般福分,在那个贫乏的年代,能吃上一支价值三分钱的冰棍儿,于孩子们都是一种奢求。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吃冰棍是在我五、六岁时。那是在一个炎热的上午,我跟随母亲到五里地外的县办面粉厂去换面,去时母亲背的是半袋小麦,回家时换成了面粉和麸皮。那天天气很热,走路累得我浑身冒汗,口干舌燥,干渴难忍,边走边嚷着母亲要水喝,母亲鼓励我坚持一下,一会儿就到家了。正走着,一位妇女迎面走来,她手提一种容器(记不清是什么物件),口喊“冰棍,冰棍”。母亲叫住她,掏出两枚硬币给她,她打开容器拿出根冰棍递给我。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冰棍,冰棍呈圆柱形,我急忙咬下一块,发出“嘎”的一声脆响,一股冰凉寒意顿时充溢口腔,我感觉和在冬天吃到的屋檐下冻结的冰棱棒一样,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甜味。一会儿我吃下了冰棍,干渴感顿消。我感到神奇,这炎热的夏天怎么会有冰棍?便问母亲,母亲说是公家(当时百姓对国家机构或集体厂企的称呼)的工厂用机器制造的,我又问用机器怎样做?母亲说你这孩子就会打破砂罐纹(问)到底,我怎么知道?

早些年在农村看不到卖冰棍的,冰棍在农村的出现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并不经常,只是偶尔能听到大街上传来卖冰棍的叫卖声,到了八十年代到农村卖冰棍的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天在街头巷尾都能看到骑自行车卖冰棍的人的身影。

常在我村卖冰棍的人,是本村一个我叫大哥的人。大哥长我五岁,中等个头,长得胖乎乎的,圆圆的脸蛋肤色通红。他为人诚恳朴实,勤劳能干,很受村人好评。

大哥和众多庄户人一样,面对贫困拮据的家庭,时刻思想着要改善经济状况,使家庭走出贫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怀揣着理想,他走上了做小买卖的路途。当时条件下,私人做买卖是受限制的,可做生意的项目并不多,大哥鉴于他缺乏做买卖的经验和缺乏本钱,便选择了经营简单、不需要很大本钱的卖冰棍生意。起初两年他是隔三岔五地卖上一遭,挣点零花钱,也算作练兵积累经验,到了八十年代,农村土地下放到户由个人经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个体经济有了更自由广阔的经营空间,大哥顺应形势,卖冰棍由过去的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转换成专职卖冰棍。

当时的冰棍生意不比现在,是带有季节性的,大哥只在夏季卖冰棍,一年中能卖三个多月的时间。每天他外出卖冰棍,即使是最忙的收麦时刻,地里的活儿都由妻子忙活。

大哥骑着大金鹿牌二八自行车卖冰棍,为了加强承载,在车子载货的后座加了两根铁质竖梁,后座上绑着一个用红漆写的“冰棍”字样的灰白色箱子,这特制的冰棍箱是冰棍厂为拓展销售而无偿借给的,箱内码放着一排排冰棍。

每天早饭后,大哥到八里地外的冰棍厂批发出冰棍,从沿途的两个村卖起,再来到我村卖一阵,尔后再到其它村卖。在村街上,大哥推着车子,边慢慢走边高声叫卖。

大哥叫卖吆喝的内容,随着冰棒种类的增多和价格的变化而变换,起初几年他喊的是“冰棍冰棍儿,一毛钱两根儿”,后来又有了雪糕,冰棍也因质量提高而价格加大,于是他喊的是“冰棍冰棍儿,一毛一根儿;雪糕雪糕,两毛一条”,词儿颇为押韵。有时在喊过例行的内容后,他会接着喊“冰凉实甜的冰棍儿,还有沙闷闷(音)真甜的雪糕,吃了又爽口又解暑降温,快来买了!”

大哥生性老实腼腆,据他说最初卖冰棍时他还不好意思高声叫卖,喊出的声音缺乏底气,生硬别扭,自己听了也感觉不好,后来吆喝的多了,心情放开了,也就习惯自然了。在我听来,大哥的吆喝声底气十足,抑扬顿挫,很有韵味,不仅浑厚有力,还悠扬绵长;他喊的带有广告性质的词儿颇具诱惑力。

大哥的叫卖声在村庄上空荡漾,甜蜜清凉的爽意诱惑着身处溽热中的人们。当然,最经不住诱惑的是那些馋嘴的孩子,每当大哥推着车子走,孩子们就会相跟着撵前撵后,大哥停稳车子,孩子们便聚拢身旁围观。有的孩子吵闹着买冰棍,大人拗不过孩子便买上一根给其解馋,孩子乐滋滋地接过冰棍,吸溜吸溜地咬嚼,津津有味地品尝着。

后来几年大哥卖的是原肉联厂生产的冰棍。往年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猪,猪养肥了,小部分卖到公社食品站宰杀卖肉,大部分则通过食品站收购,销往县办的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肉联厂),宰杀后将肉冰冻储存,留待销往各地。进入八十年代,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少,最后乃至绝迹了,肉联厂失去了生产原料来源而关闭停产。通过改制有的厂房设备租赁给人家做冷风库,储存海产品、肉类和蔬菜,有人租来利用制冷设备办起了冰棍厂,生产的冰棍更具特色,冰棍中添加上各种水果味素,使之别有风味;还生产出膨化雪糕,其中有的加了豆沙馅,有的加了巧克力,风味独特,软糯甘甜,十分爽口。

大哥冰棍箱里的内容丰富了,既有多种水果口味的冰棍,又有当时鲜见的雪糕;这时人们经济条件改善囊中不再羞涩,也就不在乎一角、两角钱的花销,所以大哥的冰棍比以往好卖多了。

村街上大哥边推车慢行,边高声吆喝叫卖,走一阵找块阴凉地停稳车子,有人来买,大哥掀开箱盖,呈现出箱内摆放整齐的冰棍和雪糕,包装得花花绿绿的,包装纸上的图案有绿色、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粉色,以区别不同口味的品种,包装纸上绘印有苹果、梨、桃、香蕉、菠萝、柑桔、哈密瓜等水果图形,下边标有对应水果的字样,看上去就很诱人。

有人来买,大哥就热情介绍:“冰棍有梨味、草莓味、香蕉味、哈密瓜味……一毛钱一根;还有雪糕,有牛奶味的、巧克力味的,有带豆沙馅的,两毛钱一条,您选哪种?”每卖出一份冰棍或雪糕,大哥脸上便现出欣慰的微笑。

大哥的冰棍在麦收时卖的最红火,割麦时节,大哥的冰棍生意场由村中转到收麦现场。这时虽然还不是夏天最热的时段,但人们劳动强度大,为避免麦芒的扎刺,割麦人身着厚衣服,在烈日暴晒下长时间地劳动,挥汗如雨,体内水分消耗很大,口干舌燥,浑身如被火烤。正在这时,大哥骑车高喊着“冰棍冰棍,雪糕雪糕”,来到田间地头,他带来了能降温解渴的物品,对处于燥热干渴的割麦人,不啻是雪中送炭。人们纷纷走来买冰棍,大哥掀开箱盖,靠得近的人顿时感到一股凉爽气息扑面而来。人们吃着冰棍,甘甜凉爽的快感充盈口齿,沁入心脾,驱走了燥热焦渴,又焕发出干劲,投入到紧张的麦收中。大哥围着几个地片转着叫卖,三四百支冰棍很快就卖完了,麦收期间他一天能卖两箱冰棍,比平时多了一倍。

大哥卖冰棍,每日行走在烈日下,劳作在酷热中,着实辛苦。夏日的中午烈日当空,把灼热的气流洒向大地,墙边的丝瓜、扁豆被晒得蔫头搭脑,耷拉着叶儿,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嘶鸣,大地像笼罩在蒸笼里,人们都待在屋里或阴凉处乘凉。这时候却是大哥最忙碌的时刻,在这一天中最热之时,是冰棍最好卖的时机,高温下冰棍也极易融化,大哥必须抓住畅销时机,抢在冰棍产生融化前,上紧卖冰棍。他匆匆吃下带的干粮,喝几口瓶装的开水,便不顾烈日暴晒,推车行走,高声叫卖。他的短袖衬衣的前胸后背都被汗水洇湿透了,每天长时间地置身于强烈的阳光中,他的胳膊被晒得爆了皮,本来就红彤彤的脸庞,晒得变成枣红色,真像画中关公的脸色。尽管又苦又累,但大哥想到他的苦累换来了家庭境况日益改善,走出了困境,日子过得比往日好多了,心里很舒坦,一切苦累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大哥经营的是小本买卖,利润不大,卖一根冰棍能挣三、四分钱,除了麦收期间畅销的几天,平日卖得好一天能挣十几元钱,这在当时还没兴起农民工打工热潮时,算是可观的收入。

但是冰棍并不是天天都好卖,大哥的生意也有不顺遂令他懊恼的时候,就是天气突然发生变化。

越是烈日当空火辣辣的晴天,大哥的冰棍越是卖得顺溜,但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大哥卖冰棍经常遇上天气变化而阻碍买卖。俗话说“六月的天像小孩的脸,说翻就翻”,伏天的雨说来就来,如果是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对大哥卖冰棍尚未造成不利影响;但如果遇上阴雨绵绵天气就麻烦了,甚至使这天的买卖泡汤。有一天上午还是艳阳高照,大哥冰棍卖得很顺,可是近中午气候突变,天空渐渐阴云四合,不一会乌云笼罩了天空,伴随声声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正在外村卖冰棍的大哥只好在一家门楼下避雨,雨由大雨变成淅淅沥沥的中雨,整整下了多半个下午,大哥冰棍卖不成了,待到雨停了,他打开箱盖检验,看到没卖出的小半箱一百多支冰棍泡在融化的冰棍汁水中,他心情懊恼地回了家。傍晚时分在街上乘凉的人,看到大哥的妻子一手端铝盆一手端大水瓢,盆和瓢里盛着融化的冰棍,有的剩下三分之二,有的剩一半。她苦着脸儿,以心痛难受的语气回答人们的询问:“下雨耽误买卖,踢蹬(方言:损失之意)半箱冰棍,唉,两天算白干了,这化剩的冰棍分给人家的孩子吃吧,”有人同情道:“前几天有次下雨后,看到她也是往别人家送化了的冰棍,做点买卖真不容易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大哥为了家庭不辞劳苦奔波忙碌,不料一起飞来横祸,打断了他追求梦想之路,最终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事情发生在大哥返家途中,那天午后天开始降雨,一直下到傍晚方停。下雨耽搁了买卖,大哥只好带着剩下的半箱已融化的冰棍向家返,心情郁闷。当他骑行到离村口不远时,后边驶来一辆拖拉机,可能是由于天黑司机没看清,加之路滑,拖拉机一头撞向大哥的自行车,把他撞到路沟里,当即昏死过去,那无良司机却乘着夜色驾车逃逸了。过了许久有人看到大哥,家人忙把他送往医院,诊断为严重颅脑损伤,且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经全力救治命算保住了,但是大哥却成了植物人,整日在家卧炕不起,两年后离开人世。从发生事故起,再也看不见他奔波忙碌的身影,听不到他高亢悠长的叫卖声了。

如今每到夏天,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商店里,都有存放着冰棍冰糕的冰柜,供人们选购,大街上极少看到卖冰棍的商贩,很难听到叫卖冰棍的声音。昔日大哥在街上热情接待买客的情景,他那充满底气嘹亮悠长的叫卖声,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每当想起他的悲惨遭遇,便心中难过。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问答

广告叫卖 促销词怎么写?

写广告叫卖促销词写法如下:1.简洁明了:选择简短有力的词语来表达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让读者一目了然。2.强调独特性:突出产品或服务的独特卖点,告诉...

叫卖 糖蒜的 广告 宣传语?

叫卖糖蒜的广告宣传语可以这样:1."一口糖蒜,甜蜜味蕾,清新口气,让你健康美味两相宜。"2."糖蒜,不仅是美食,更是健康的选择。让你吃得放心,笑得开心。"...

地摊 叫卖 录音 广告 怎么制作?

3、想要进行语音合成,点击下面的“+”进行操作。4、编辑你想要的内容,开始吧。5、完成文字编辑后点击右上角的“下一步”进行音乐背景的选择,这里的音乐背...4...

叫卖 什么意思?

叫卖实际上是商家的有声广告。旧时,传媒和通讯手段不够发达,商业规模也较小,小商小贩据多,为了推销商品,用叫卖的方式吸引顾客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卖菜的...

广告 录音 叫卖 配音怎么做?

需要一些准备和技巧。1.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声音表现能力和清晰的发音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和训练来提升自己的声音的表现力和语音的准确性。2.其次,了解广告...

双汇冷鲜肉 广告叫卖 词?

关于这个问题,1."双汇冷鲜肉,鲜美口感让你欲罢不能!"2."尽享肉食盛宴,双汇冷鲜肉让你回味无穷!"3."精选上等肉品,双汇冷鲜肉为你呈现...

《吆喝》中的所有有关过度的句子_作业帮

[回答]1、文章思路:文章第4段是个总领段落:“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一句从两个方面为全文立下了“主题”.一是“...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各题。① 叫卖 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 广告 ...

[最佳回答]6.①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叫卖有不同的声调。7.叫卖的方法: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③戏剧性吆喝。叫卖的声调:①声音细而高;②声音低...

吆喝是一种什么民间艺术?

吆喝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只有极少数的吆喝才能算得上是民间艺术。吆喝的第一种作用:卖东西。大街小巷中,卖西瓜的“卖西瓜,卖西瓜,...没...

求19元服装 叫卖广告 录音?

想要找好的叫卖录音的话,建议还是先考虑自己制作,因为叫卖词都是不一样的。我之前帮我大伯卖橙子做了一段叫卖录音,效果还是挺好的,反正我大伯说的,很多人...想...

 贷帮  张著 

猜你喜欢